根据委托单位需求,提供包括成果审查、流程指导、附件代办、评价组织等工作在内的科技成果评价全流程服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一站式科技成果评价解决方案,确保评价效果、提高评价效率、降低评价成本。
根据技术输出机构需求,提供包括机构备案、合同编撰、认定登记、复查审核、奖补申报等全流程工作,确保技术输出机构在充分享受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优惠政策的同时,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标准化、常态化。
根据申请单位需求,提供包括流程指导、材料审查、成果入库、证书颁发等工作在内的全流程服务,并通过平台组织的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以促成科技成果的交易与转化,将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针对技术成果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因买卖双方对交易标的估值差异巨大而导致交易无法达成的情况,通过科学的评估模型设定及专家审定机制的引入,设计并开发的网络化、自动化评估工具,以“自动计算+专家修正”的方式为技术成果交易提供科学、公允的价值评估数据(报告)。
机械设计服务系指专业设计机构根据用户需求及产品使用要求对产品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
包装设计服务系指专业设计机构根据用户需求及产品特性,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针对产品本身的特性以及受众的喜好等相关因素,运用巧妙的工艺制作手段,为产品进行的容器结构造型和包装的美化装饰设计。
已有163家专业机构
性能测试服务系指检验认证机构(含高校、科研院所等)根据用户需求,在产品测试过程中通过改变所给的条件,测量试验对象的状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明确测试对象的性能或性能故障。(测试对象不含软件产品)
质量检验服务系指授权的检验认证机构根据用户需求,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检验对象不含软件产品)
软件评测服务系指授权的软件评测机构根据用户需求,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以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
认证许可服务系指认证许可业务代理机构(部分需要资质)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信息咨询、认证/许可申请事务代理等相关服务。服务类别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认证(如3C)、体系认证(如ISO)、生产许可(如安全生产许可)、经营许可(如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
已有195家专业机构
申请代理服务系指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协助用户申请并获取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而开展的专业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申请前咨询(如专利查新检索、专利挖掘)、申请文件准备(撰写)及代为办理相应手续。
转让许可服务系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根据用户需求,为协助知识产权(含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转让与受让,以及许可与被许可双方完成知识产权转让或许可行为而开展的居间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转让谈判、价值评估、合同签定与备案。
已有127家专业机构
技术评价服务系指经科技、经信主管部门认定的评价机构根据用户需求,聘请行业专家,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被评价技术成果(产品)进行审查与辨别,对其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评价类别包括但不限于科技成果评价、新产品鉴定等。
科技查新服务系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用户(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
文书撰制系指咨询机构根据用户需求,按照各类商务文书的规范要求进行文案撰写及材料印制。文书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可行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监理与验收报告、资质荣誉认定申请报告及项目投标书等。(本项服务仅限于文书撰制,不涉及与文书相关的外联及其他工作)。
财税咨询系指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财税咨询机构根据用户需求,按照相关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财税事项处理或鉴证工作。服务类别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审计、专项审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产评估及税务筹划等。
已有167家专业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在毛泽东同志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11月由原湘潭工学院与原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以及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拥有26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9个省级社科类创新平台,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蛟龙号”参研参试单位,其中领衔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试成功,刷新了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65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734项,年入校科研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981项,推广新技术近10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31部。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设有31个二级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深入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学校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1个,牵头和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8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特等奖)14项,9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湖南大学是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学科独具浓厚文化背景、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湖南大学解放后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个专业学位授权,61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4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7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9人(含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长江学者”1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4人。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与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等都已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和“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十五”期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24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招生本科专业86个,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语言与文化”学科群主建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7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专业特色智库;拥有8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6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5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6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3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6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4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22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6人。
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电路分析基础、现代通信光电子学、信息光电子学。
科研成果: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若干有创新性的成果获得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在OpticsExpress,ScientificReports,IEEEPhotonicsJournal等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四十余篇学术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计算固体力学、汽车CAE分析领域,边界元法/等几何边界元法、T样条及新型点基类样条的曲面造型及场函数逼近方法;电、液相关领域,单片机技术、高速开关阀控制技术、电磁波数值分析。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青年基金1项,校企合作横向项目1项,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校博士启动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基金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篇,目前SCI他引40余次,参加国际会议2次。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绿色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协同库存控制、运输组织优化理论与方法、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863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中南大学自由探索基金项目和教师研究基金项目各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0余篇。
湖南大学信息科技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信号与图像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领域。
科研成果: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计划重点、以及来自企业的科研项目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湖南大学信息科技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电路与系统,无线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项,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及部省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余篇。
指导建设单位: 中方县经信科技和商务粮食局 承办单位: 中方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技术与运营支持: 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诺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湘ICP备10209074号-30